金属处于稳定环境下时,阳极金属溶解速度降低,电极电位按照电位较高的贵金属的变化值进行改变,或者氧化溶液的浓度增加,这种情况称为被动性。在此过程中,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的氧化膜(钝化层、保保护层),从而进一步降低金属溶解速度,使得电位较低的纯金属或金属合金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
1.点蚀
点蚀是一种受限于电化学、局部的、导致形成点状空穴的材料腐蚀。其根源在于存在腐蚀因素,主要是氯化物。点蚀现象在不锈钢和铝合金上尤为严重。
2.缝隙腐蚀
缝隙腐蚀是发生在同类金属之间或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狭窄缝隙。因为氯化物增加或形成氧化层的氧气减少,从而产生腐蚀因素。
3.接触腐蚀
接触腐蚀(电偶腐蚀)是因为金属之间的腐蚀电极电位不同,形成腐蚀因素而发生的。期间,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阳极)溶解速度加快,电极电位高的金属则成为阴极反应面。腐蚀速度由腐蚀电极电位之差和两个反应面的比率决定。当腐蚀电极电位差别很大时,如果阳极面积很小,而阴极面积很大,则是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