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机关档案馆共三层,总面积3800平米,馆藏量达90多万卷、件。需求文书、音像、检查技术、实物档案和文件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档案存放。项目需求数字化加工用房、实物档案修复室、裱糊修复室、有害生物防治室、影像放大冲洗室、复印室、视频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电子文件采集室等16个功能用房和报告厅、服务厅、会议室、修史编志室、研讨室等。
通过此项目的建设,可使档案馆成为集实体化与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统一的现代化、综合性档案馆,能够利用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发挥档案的收集、管理、存储和利用等功能,能为院领导、检查系统及其他有关单位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长期以来,很大一部分人对于档案管理这块的重视度还不够高,许多档案操作的流程没有做到严格按照程序办理,管理手段也较为落后,并且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说电子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档案库房管理中存在安全隐患,难以及时获知库房中的异常情况,库房管理不够智能化,如库房环境无法自动调节、缺乏有效的用电管理、档案封存和查阅制度规范等。
疫情出现以后,也需要一种能够对人员出入库进行有效管理的措施,如进行体温检测等,而这些智慧档案馆都能满足到位。
智慧档案馆解决方案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利用信息化管理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整合档案相关系统,以电子档案系统对实体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并结合RFID技术对档案状态与位置实现集中管理,在给用户提供一个便捷式工作模式的同时,也给档案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使得档案由传统的“被动”查阅转变至“主动”推送相关档案。
1.培养专门化人才
人才培养是数字化建设的关键,现在医院医护人员中,低学历者较多,不喜欢从事档案管理者居多,缺乏相关计算机技术的专门人才,所以要想发展数字化管理模式,首要任务是培养专门性人才,包括专门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后续储备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自己人力资源缺乏,首先在现有的人员中进行信息素质培养,有关网络技术的专门培养,使之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数字时代的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档案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与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化解心理障碍。
2.提高思想认识
医院要摒弃档案管理与医院水平无关就不重视的想法,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的基础工作,应该引起医院领导的重视。医院应将档案管理列入医院工作的日程,对档案管理工作者增加保障力度,根据规定安排合理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室。医院可以建立自己的局域网络,这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契机,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档案工作人员随时提供信息查询的通道,档案提高利用水平,通过系统化联网,提供信息在线检索和阅档服务,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便利。
3.加强硬件设施
保障信息安全要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对医院的硬件设施也有较高的要求,硬件靠谱,数字化发展才能有序进行。且医院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可以为医院数字化建设留下发展的空间。内部设施完善后还需要外部的配合,包括打印设备、扫描设备、拷贝等方便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利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以数字为载体的信息安全性较低,由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电子文件不受载体的限制,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下,数字化的信息内容和位置易发生变化,在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生信息泄漏的问题。加强硬件设施还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