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肇庆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系统来电垂询「多图」弥漫的弥是什么意思
2024-02-27 01:03  浏览:39
2分钟前 肇庆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系统来电垂询「多图」[澳盾4ae854d]内容:

角鸊鷉(pìtī)(学名:Podiceps auritus)为鸊鷉目鸊鷉科下的中型游禽,体长31~39cm,体重0.5kg左右。长有一个黑色的短嘴,又直又尖,呈黄白色,像尖凿子一样,适于啄虾。翅膀短而圆,尾巴短,两条腿的位置长在尾部,脚趾上有分离的、像花瓣一样的蹼,中趾的爪尖上还有像蓖子一样的突起,可以作为清洁羽毛的梳子。夏羽头部、后颈和背部的羽毛均为黑色,前颈、颈侧、胸部和体侧是栗红色,下嘴的基部到眼睛有一条淡色的纹,眼睛里的虹膜为红色,从眼睛前面开始向眼后方的两侧各有一簇金栗色的饰羽丛伸向头的后部,呈双角状,极为醒目,故名“角鸊鷉”。冬羽头顶,后颈和背黑褐色;颏、喉、前颈、和体侧白色,具白色翼镜,飞翔时极明显,野外容易识别。

角鸊鷉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平原上的湖泊、江河、水塘、水库和沼泽地等环境中。食物是各种鱼类、蛙类、蝌蚪等,也吃水生昆虫、昆虫的幼虫、虾、蝲蛄、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还吃一些水生植物。 繁殖于整个北方温带的淡水区域,游泳时亲鸟常将雏鸟置于背部;冬季分散在约北纬30°以南,包括沿海水域,结小群活动。中国种群数量甚稀少,繁殖于天山西部,越冬在中国东南部及长江下游。

白鹮(学名: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体长67-75厘米,通体白色。头部部分至上颈黑色,背腰、尾上及颈的下部有灰色饰羽(冬羽无)。嘴黑,长而下弯,跗跖黑色。

栖于沿海沼泽、河滩和水田。常成小群,营巢于水边的大树上。以蠕虫、昆虫及小型水生动物为食。繁殖期共同在近水岸边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2-4枚,淡蓝色,有少许斑点或点。见于中国黑龙江、河北向南及台湾(旅鸟),福建、广东(冬候鸟)。

绿尾虹雉(学名:Lophophorus lhuysii):属鸡形目雉科,大型鸟类。体长约70-80厘米,体重约3600克。 [1]雄鸟羽毛由10种不同的颜色的锦绣所组成,在林中漫舞徜徉时,象彩虹一样灿烂夺目。前额和鼻孔下缘羽簇黑色,眼前的裸出部为天蓝色;头顶和脸的下部及耳羽金属绿色;从头顶后部耸起短的冠羽覆盖在颈项上,为青铜色;后颈、颈侧和上背红铜色;上体紫铜色或绿铜色,下背和腰白色;黑色;尾蓝绿色。

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也集成8-9只至10余只的较大群体。白天活动,喜欢出没于山脊地带,晚上栖于稠密的灌丛间或树的低枝上。主要以植物的嫩叶、花蕾、嫩枝、幼芽、嫩茎、细根、球茎、果实和种子等为食。每年4-5月繁殖。是中国的特产种类,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甘肃东南部和青海南部一带。被列为世界性易危物种。

白尾梢虹雉(学名:Lophophorus sclateri):是大型鸡类,体长58-68厘米。雄鸟头顶无明显羽冠,羽冠短而卷曲,颜色蓝绿色而具金属光泽;脸大部裸出,颜色为辉蓝色,鼻孔下有一小簇黑羽。后颈和颈侧辉赤铜色;上背蓝绿色,下背至尾上覆羽白色,尾红棕色而具白色端斑;黑色。雌鸟自头至上背深栗褐色,下背至尾上覆羽浅土白色而具褐色横斑;尾深栗褐色,具6条棕白色横斑和宽的白色端斑。

栖息于海拔2500-4000米的高山森林和林缘灌丛与草地,特别是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竹林灌丛、杜鹃灌丛地带较常见,以植物的叶、茎、幼芽和根为食,偶尔也吃昆虫。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以及印度东北部和缅甸东北部。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