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用复印件这样入账!还有60天的补救期!
60日的补救期是什么?
增值税普通、电子
丢了怎么办?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公告2018年第28号)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取得而未取得的,若支出真实且已实际发生,应当在当年度汇算清缴期结束前,要求对方补开、换、其他外部凭证。补开、换开后的、其他外部凭证符合规定的,可以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第十五条规定,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税务机关发现企业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并且告知企业的,企业应当自被告知之日起60日内补开、换开符合规定的、其他外部凭证。
只有充分利用好60日补救期的新规定,在税局规定的时日内依法取得合规,来争取企业所得税前的扣除,避免企业造成补税以及罚款、滞纳金的税务风险。当过了汇算清缴期遇到税务稽查的时候,发现未取得,税务局仅仅给你留出60天的补救期,即便是超过了1天再取得扣除凭证,也不能在所得税税前扣除了,这个时候就更不要再指望5年追补期的规定了。
1.丢失普通 。
可以取得证明时:
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无法取得证明时:
如火车、轮船等凭证,由当事人写出详细情况,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2.丢失电子。
受票方如丢失或损毁已开具的增值税电子(下称“电子”),可以根据代码、号码、开票日期、开具金额(不含税)等信息,在增值税查验平台查验通过后,电子。如不掌握相关信息,也可以向开票方重新索取原电子。
营范围
在企业注册时,经营范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是公司运营的基础,规定了公司从事的业务范围。它不仅决定了公司的收益来源,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在进行经营范围编制时需要慎重考虑。
经营范围的意义
经营范围是描绘公司经济活动的蓝图。它不止局限于公司要从事哪方面的业务,同时涵盖了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一份清晰的经营范围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提高利润水平,减少管理成本和风险。
编制经营范围的基本原则
编制经营范围需要根据公司目标、业务性质以及市场竞争状况等因素进行科学分析,确定经营范围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方面:
遵守法律法规:经营范围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能从事国家禁止的行业、项目和领域。
避免经营范围过于宽泛:过广的范围会导致企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和管理成本增加。
适合企业定位:经营范围与企业所处市场、行业、地域和产品相适应,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特色。
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可行性:经营范围不应过于理想化,应考虑企业的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企业注册资金适当调整的必要性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资金短缺或者过度,这就需要对企业注册资金进行适当调整。调整注册资金可以通过、减资等方式来实现。可以增强企业的实力,使其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减资则可以有效地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调整注册资金有助于使企业的注册资本水平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
在总体经济形势变化的背景下,企业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有时候,为了应对某种市场情况或者应对财务风险,企业需要优化自身的业务结构或者调整其注册资金。合理的调整可以优化企业资金结构,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为企业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经营范围≠实际经营范围
公司的经营范围与其实际经营范围不一致的。除国家限制的内容外,并不意味着许可证中公司经营范围内的内容可以从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公司拥有足够的资格从事所有业务领域,这取决于该企业是否获得了相关的行政许可或资格证书。
法定代表人≠公司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
法定代表人必须在公司就职,可以是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或者经理。(监事、公务员、无民事能力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不能当法人)。法定代表人可以是股东,但不一定是股东,可以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也可以不是。